4月15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与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在匠心楼举行校际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协同创新、共育人才”为主题,聚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实训资源共享,旨在深化两校合作、共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活动由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院长张建豫主持,两校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代表共20余人参与。

活动伊始,张建豫在致辞中回顾了两校合作历程。自2023年两校首次围绕机电赛项备赛开展交流以来,双方在技能竞赛、实训资源共享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2024年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龚浩冉曾在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承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汽车技术赛项二等奖,展现了双方协同育人的成效。此次交流将进一步推动两校在汽车与智能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一带一路”高技能人才培养。
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实训中心。该中心依托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背景,配备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检测、车联网安全技术等先进实训设备。参观过程中,双方重点探讨了实训室的功能定位与设备更新需求。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代表对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表示高度认可,并分享了该校在机电赛项设备管理、学生技能培训中的经验。
专题研讨环节,张建豫系统介绍了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为核心,涵盖新能源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交通管理的特色专业群。学院通过“校企双元、工学一体”模式,与宝马、比亚迪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代表则以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分享了该校“新疆工匠”培养计划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训室共建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两校提出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车联网安全、自动驾驶技术等纳入教学,并探索“1+X”证书跨校认证机制;共建新能源汽车维修公共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师资、技术成果的跨校流动。双方计划互派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并联合申报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课题,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张建豫在总结中强调,此次交流是落实“兵地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未来双方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每季度开展教学研讨与技能竞赛;联合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项目,打造“智能交通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性专业集群;深化河北省援疆资源整合,共建“冀疆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本次交流标志着两校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